3月25日至28日,受大会邀请,校党委副书记王军率现代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朱红缨、党委学工部部长严伟伟、现代服务业研究院田雨教授、蔡菁菁副教授一行5人,前往澳门参加了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工作局资助、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主办的“2025年海峡两岸暨港澳社区工作研讨会”,与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社区工作者等齐聚一堂,围绕“推动新时代社区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同探索新时代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3月26日,我校代表团参加了“2025海峡两岸暨港澳社区工作研讨会——推动新时代社区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聚焦“推动新时代社区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形式包括主旨报告、专题发言、案例分享与圆桌讨论,来自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及澳门相关行政机构、学校、社区等近300人参加会议,会议还开通现场直播及手语、速记等同步映像。大会气氛热烈,发言者或高屋建瓴或一线速递等内容丰富多彩,籍此搭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社区工作经验互鉴平台,提升区域间的社会治理协同能力。
开幕式上,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陈家良致辞。他指出,继2024年11月中央全国社会工作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街坊总会将牢记习主席的嘱托,致力夯实爱国爱澳政治社会基础,并期望借助本次研讨会,深入领会“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琳在致辞表示,近年来,民政部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目前,内地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成果显著,全国各类社区社会组织超过270万家,广泛分布在公益慈善、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她呼吁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贴近群众、链接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会议围绕两个重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分享:一是“推动新时代社区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探索社会资本联动新模式”。我校田雨教授作为大会第二单元“探索社会资本联动写模式”演讲嘉宾,以《社会信任嵌入: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关键力量》为题,围绕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资本变迁,深入探讨了社会信任如何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全面分析了平台技术如何影响居民互动、信任机制与社会期望,并通过实证数据揭示了“信息源丰富度提升信任、数字依赖削弱信任”的双重趋势,获得与会专家广泛关注。我校蔡菁菁副教授以《个体态度与外部环境对晚年健康的共同塑造》为题做了交流分享主题发言,探讨主观衰老在老年友好环境和老年人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提出家庭和社会中的老年友好环境可以独立促进老年人的健康。作为论文合作者,王军副书记、朱红缨教授、严伟伟部长等在圆桌讨论中,针对不同社区形态特征,积极与专家学者们相互探讨、分享经验。我校团队提出应加强平台规则建设、引导社群互动质量提升、构建跨界协同机制,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共鸣。

3月27日上午,访澳一行走进澳门街坊总会,吴小丽会长热情的接待了我校访问团。双方在2022年李鲁校长访澳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就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协作机制的相关事项进行了商谈,着重从师生互访交流、专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落实了具体的合作框架。正在澳门科技大学就读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浙江树人学院学子闻讯也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并期望在浙澳两地的社区工作发展中有所作为。

3月27日下午,访澳一行受澳门街坊总会邀请参加了“庆祝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成立四十一周年暨新春酒会”。庆祝会上,澳门特区政府代理行政长官张永春、中联办副主任张应杰、外交部驻澳公署署理特派员孙向阳、澳门立法会主席高开贤、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驻澳部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刘陈长大校、中央社会工作部五局副局长郭瑞、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琳及社会各界嘉宾逾千人出席,共贺街坊总会四秩芳华。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成立于1983年,由全澳二十多个街坊会和居民联谊会组成。澳门回归以来,街坊总会坚持“团结坊众、参与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社群、共建特区”的办会方针,努力把握“居民权益维护者、和谐社会建设者和澳门坊众大家庭”的定位,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持续关注社会保障、房屋、教育、治安、交通、环保、卫生等社会民生问题,努力为居民办实事、谋福祉。因应社会变化及会务发展,街坊总会组织规模和服务网络也逐步扩大,现由4个分区办事处(离岛、南区、中区、北区)、3个广东办事处服务站(横琴站、中山站、拱北站)及5个横琴服务站(小横琴、荷塘、新家园、莲花、横琴澳门新街坊长者中心)、28个基层坊会、30多个服务机构、50多个大厦业主会联系会员和社区组织组成。
根据大会议程和安排,代表团还考察了澳门相关社区、康养机构、社团组织等。拜会了我校荣誉董事贺定一女士,澳门立法会议员、浙江政协常委王世民,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小丽,澳门苏浙沪同乡会常务理事黄宇等。王军副书记代表学校对贺氏家族一直以来对学校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在申硕、人才培养、书院制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贺定一为学校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表示将继续为学校深化与澳门相关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大力支持。

本次学术交流的主要收获:
(1)提升我校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学术地位。我校代表团的主题发言内容新颖、案例详实,展示了我校在数字化社区研究中的实力,也提升了学校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代表团通过积极参与主题报告、案例分享等环节,扩大了我校在区域学术圈的知名度。
(2)丰富了跨区域与多元治理视角。本次会议广泛汇聚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社区工作者、社会政策研究人员、公共管理专家,议题设置覆盖社区建设的多个维度,包括社区协同治理、弱势群体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技术赋能治理等。与会期间,我校代表团系统了解了澳门社区服务的精细化运行机制、台湾地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成熟路径,以及香港在数据治理与社会服务融合方面的政策创新, 收获颇丰。
(3)推动我校社会治理研究与教学体系的前沿衔接。会议中的众多案例与理念对我校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后续课程建设和国际比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4)深化浙澳两地青年以及志愿者等相关社团组织及社区发展的相关合作。大会结束后,在澳门街坊总会的大楼中,即已挂牌浙江树人学院实训基地,并根据座谈会洽谈的相关内容,逐一对接开展实习、培训、交流、指导、科研等项目,促进社区工作者参与更高质量的社会治理。
报告人:王军、朱红缨、严伟伟、田雨、蔡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