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社会治理和数字化改革主题,举办了第四期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沙龙邀请了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沈永东教授、杭州城市大脑总经理申永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保亮教授等专家分享报告。学校公共管理学科(申硕点)骨干成员、研究院PI制团队、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信息科技学院等相关教师20余人参加。陈浚副校长特邀出席,沙龙由朱红缨主持。

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朱红缨首先介绍了本次沙龙主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数字化改革应用的关键点,对有关学术知识生产、实践案例、科学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拓展学术研究新视野、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

沈永东教授分享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报告。他认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有其新定位,理应发挥推进共同富裕的功能与作用。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机制的重要主体, 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大有作为。因此,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着重推进社会治理格局创新、 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内容、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方式。

申永生总经理带来了题为《数字赋能,“绣”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案例报告。他重点介绍了城市大脑的建设历程、市区县平台以及运作方式。通过详细分析讲解,与会人员了解到老百姓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便民服务,如“亲清在线”、“杭州健康码”、“街区治理”和“舒心就医”就是城市大脑数字化治理的具体应用。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数字化改革的浙江实践,结合项目背景、主要场景和改革成效层面进行“浙里康养”数字化平台的案例分享。申永生认为:“城市会思考,生活更美好”。

分享结束,陈浚副校长为申永生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胡保亮教授分享了题为《管理学科的数字化介入视角: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报告。他认为,数字技术的出现使技术范式发生了改变,相应的包括思维、哲学和理论的构造都发生了改变。这为当下许多学者提供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数字化如何来介入到学科研究当中来。他把“数字化”比作一座冰山,其中的可见部分是我们所看到的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各种各样的技术,而隐藏的部分则是战略、流程和模式等,预示着当研究跨到了一个新的技术范式时,管理理论也出现了更新,同时提供了一个在科学研究上实现追赶的机遇窗口。他认为,从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去挖掘一些数字化不可见的隐藏部分,而这个容易被忽略的隐藏部分反而可以决定数字化的进程。

每个报告结束,与会人员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专家们针对相应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解答和回应。

现代服务业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汪群龙对沙龙进行了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条主线。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沈教授的报告以社会组织视角解读了进行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实践案例,申教授的报告从数字化视角向我们深刻地展示了进行城市治理的可行路径,胡教授的报告从知识体系生产的角度,让我们如何在时代背景下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方法。本次沙龙各位专家分享的主题报告非常前沿,使老师们得以接触到新的内容,受益匪浅。
